当前位置:新闻资讯-课题研究
《苯酚》教学设计 敬晓娟
分类:课题研究 点击:4664 次 发布:2020-10-28
《苯酚》教学设计
郑州市第十一中学 敬小娟
一、教材分析
苯酚是芳香烃的重要羟基衍生物,本节教材安排在苯和乙醇之后,想让学生认识到多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与制约。让学生认识到官能团是物质化学性质的决定因素;还要注意有机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相互影响,从而理解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辩证关系。本节课在整个有机化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后边的有机化学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
从知识水平上看,学生已经学完了烃和烃的衍生物中的乙醇等内容。对有机物的学习,特别是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了一定的认识,能掌握常见的几种有机反应类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希望自己能独立完成实验,有很强的求知欲。
三、学习目标
1.能写出苯酚结构、说出苯酚的物理性质
2. 通过课堂观察、演示实验、小组实验探究掌握掌握苯酚的化学性质,写出苯酚的化学反应。
3. 能够列举出鉴别苯酚的方法,了解苯酚的用途。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酚羟基的弱酸性、苯酚的取代反应。
难点:羟基与苯环相互影响对苯酚性质的影响,以及与醇、苯性质比较的差异。
五、课前准备
试剂药品:苯酚晶体、苯酚浊液、氢氧化钠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饱和碳氢
钠溶液、浓溴水、蒸馏水、稀盐酸、石蕊试液、三氯化铁溶液、蒸馏水等。
六、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导课 | 大家在医院里经常能闻到一股气味,是消毒水的味道。医院常用的一种消毒水是来苏水,即甲酚皂溶液,甲酚即甲基苯酚,其味道和消毒效果和苯酚相同。今天我们准备的试剂盒子里有苯酚,请大家打开苯酚试剂瓶,小心闻它的气味,看是否和你在医院闻到的气味一样。今天我们来学习最简单的酚类物质——苯酚 | 从生活经历出发顺利过渡到本节课要讲的内容 |
物理性质 | [师]拿出苯酚试剂,首先请大家观察一下它的状态。 [生]粉红色固体。 [师]其实纯净的苯酚为无色晶体。那么为什么这瓶苯酚为粉红色呢?其实呢,是因为久置于空气中被氧化的结果。另外需要大家注意的是苯酚的溶解度为43°C,那么它的溶解性怎样呢?我们首先来看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 [师]取适量苯酚晶体溶于适量水中,振荡。发生了什么现象? [生]晶体并没有完全溶解 [师]也就是说在常温时,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并不高。那么如果我们对其加热呢? [生]对刚才得到的苯酚溶液进行加热处理 [师]又发生了什么现象? [生]完全溶解! [师]也就是说苯酚易溶于热水。事实上苯酚在65°以上时可与热水互溶。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那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如何?我们再取少量苯酚晶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无水乙醇,观察现象。 [生]苯酚溶于无水乙醇,得澄清透明溶液。 [师]苯酚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需要注意的是苯酚有毒,且对皮肤具有腐蚀性,所以当我们的皮肤上沾有苯酚的时候,我们需要怎么去处理呢? [生]用乙醇清洗。
| 结合实物、实验、教材学习苯酚的物理性质。
学以致用,将苯酚的化学性质和生活化的物品联系起来,加深印象。 |
过渡 | [师] [师]刚才我们说苯酚为红色的原因为其被氧化,也就是说苯酚具有还原性。我们说结构决定性质,那么是什么样的结构决定其有这样的性质呢?下面我就来分析下苯酚的结构。 | 由已了解的知识顺利过渡到结构。 |
通过结构 预测性质 | [师](PPT)展示苯酚的结构。苯酚是有苯环和羟基组成。从结构组成来看,苯酚应该具有苯的性质和羟基的性质,请你大胆预测,苯酚都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生]讨论,预测苯酚可能有:氧化、取代、加成 [师]羟基中的氢氧键易断裂,同时由于苯环为吸电子基,氧原子也为吸电子基,酚羟基比醇羟基更活泼,氧氢键更容易断裂,推测苯酚可能具有弱酸性。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预测。
| 通过苯酚的结构预测苯酚的性质。进一步体会化学中“结构决定性质的”重要思路。 |
化学性质 (氧化 反应) | [师]想一下,刚才我们说苯酚久置在空气中变红是因为苯酚能发生什么反应? [生]氧化反应! [师]苯酚除了能被氧气氧化外,你还可以设计实验证明苯酚易被氧化吗? [生]可以让苯酚和酸性高猛酸钾溶液反应,若紫红色退去,则证明苯酚易被氧化。 [师]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几滴苯酚浊液,观察现象? 紫红色退去,说明苯酚易被高锰酸钾氧化。 | 通过图片已经课堂练习,加深对酚类物质的理解 |
化学性质(取代反应)
| [师]由于羟基的存在,使苯环上氢的活性增强,苯酚更容易发生取代反应。你们面前的实验盒里有苯酚浊液和浓溴水,请大家动手做苯酚和浓溴水混合的实验,并汇报实验现象。 [小组实验探究] [汇报实验结论]生1:苯酚和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底不消失; 生2:苯酚和浓溴水反应,刚开始生成白色沉淀,震荡试管后白色沉淀消失。 [师]两组同学所用试剂相同,实验现象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请这两位同学到前台来重新操作实验,大家帮他们分析原因。 [两个学生演示苯酚和浓溴水的反应] 生1:将苯酚浊液加到浓溴水中,白色沉淀不消失。 生2:将浓溴水加到苯酚浊液中,生成沉淀后又消失。 [师]原来是滴加试剂顺序不同造成的实验结果不同,大家能分析为什么会这样吗? [生] 酚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是一种有机物,它会继续溶于过量苯酚而看不到沉淀。因此做该实验时,一定要注意苯酚要少量,浓溴水要过量。否则,生成的三溴苯酚会溶于过量的苯酚,而看不到白色沉淀。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好,鉴于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很灵敏,所以经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 通过联系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苯酚更容易发生取代反应。通过探究苯酚和浓溴水反应,加深对该反应用量的把握。 |
化学性质 (显色 反应) | [师]事实上,除了用浓溴水检验苯酚外,还有一种很灵敏的试剂也经验用于检验酚羟基。 (演示实验)向苯酚溶液中滴加三氯化铁溶液。发生什么现象? [生]溶液变为紫色! [师]这是苯酚的又一性质:显色反应(并板书)此反应同样可以用作苯酚的定性检测。 | 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得出苯酚可以发生显色反应,并介绍其应用。
|
化学性质(酸性) | [师]苯酚的酸性其实可以从它的俗名上体现。苯酚又名“石炭酸”是一种一元弱酸。你可以写出苯酚的电离方程式吗? [生]演板: [师]作为一种弱酸,苯酚当然可以和碱反应,请大家取少许苯酚浊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几滴5%NaOH观察现象。并书写方程式。 [生]苯酚浊液变澄清,即发生了
[师]将所得澄清的苯酚钠溶液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加入几滴稀盐酸观察现象。 [生]溶液又变浑浊,即发生了
[师]这个反应能发生的原理很简单:强酸制弱酸。那么向另一支装有澄清的苯酚钠溶液吹入CO2会有什么现象呢?请大家动手做这个实验。 [生]向苯酚钠溶液中吹入CO2,观察溶液又变浑浊。说明苯酚钠和CO2反应又生成苯酚。 [师]请大家动手写出这个反应方程式。
从原子守恒的角度来讲,另一种生成物可能是Na2CO3,也可能是NaHCO3。你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产物到底是哪一种呢? [生]向苯酚浊液中分别加入饱和Na2CO3和NaHCO3,若浑浊变澄清则证明苯酚和该物质反应,产物就不是它。 [师]思路非常好!那下面就请你动手实验验证一下产物究竟是哪一个吧! 实验结束,请同学分享你的实验结论。 [生]苯酚和Na2CO3反应,和NaHCO3不反应。 所以苯酚和CO2反应生成NaHCO3
[师] 根据苯酚钠和HCl和Na2CO3反应的原理,你能总结出酸性强弱顺序吗?
好,既然苯酚有弱酸性,那推测苯酚可以和钠反应吗? [生]可以。 [师]那么如何设计这个实验呢?苯酚常温下可是固体啊!大家讨论下实验方案。 [生]将苯酚溶于有机溶剂后反应 [师]将苯酚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醚中配成溶液,取等体积的乙醇液体,投入相同大小的金属钠,对比观察两个反应的剧烈程度。 由于这个实验实际操作有难度,这个实验我们只讨论实验方案,大家可以课后在网上搜索相关视频观看。 | 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猜测,层层递进得出苯酚具有弱酸性的化学性质
|
化学性质 (加成 反应) | [师]之前我们学过含有苯环的物质有? [生]苯、甲苯。 [师]他们都能发生加成反应,那么苯酚能不能发生加成反应?答案是肯定的。下面就请一位同学写出苯酚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生]写出苯酚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和以前的知识建立一定的联系顺利得出苯酚也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
过渡 | [师]我们说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那么苯酚的这些性质决定其有怎样的用途呢?下面我一起来学习下苯酚的用途。(并板书:用途) | |
用途 | [师]化学与生活:下面是一张苯酚软膏的说明书,你能从这张说明书中看出体现了苯酚的哪些性质吗? (图片展示并做简单讲解)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制造酚醛树脂、染料、医药、农药等。 | 建议有机物结构决定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 |
总结 | 小节本节课知识: 1.掌握苯酚的物理性质。注意苯酚的毒性以及保存。 2.掌握苯酚的化学性质与结构的关系:①由于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酚羟基显弱酸性;②由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环性质活化,易发生取代反应。 4.根据苯酚的性质掌握其检验方法和主要用途。 | |
课后反思 | 本节课老师带领学生从分析苯酚的结构出发,回忆和比较苯、醇的性质,讨论分析然后猜想和预测苯酚性质,让学生通过“活动探究”方式进行实验验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经过探究教学,学生对苯酚的性质有了较全面正确的认识,不仅帮助学生建构新旧知识的联系,而且培养了学生“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精神。在授课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预测,提出实验方案,讨论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实验验证,整个过程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特点,在合作探究中获得知识,印象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