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资讯-发展课堂
郑州11中2019届高考功勋教师系列四 靳新亮老师
分类:发展课堂 点击:3178 次 发布:2020-07-06
靳新亮 郑州市第十一中学语文一级教师,经开区优秀教师,在十一中担任班主任十余年,所带班级荣获“河南省文明班集体”。在2016届和2019届的高考中,所带班级成绩突出,两次荣获郑州十一中“功勋教师”荣誉称号。
花未开全月未圆
——关于班级管理的一点思考
河南是一个高考大省,各大学在河南年年扩招,河南的高考录取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在这样一个大趋势下,一所优质高中要想获得发展,仅关注二本升学率已远远不足。事实上,在社会评价一个学校好坏的标准中,一本升学率的分量也在下降。因此,优质的高中应该关注并思考“怎样培养出更多名牌大学的学生”这一问题。而一个好的班主任,也更应该关注并思考“如何能把更多的学生送入更优质的大学”这一问题。
我所带的班级在每次考试中成绩都很不错,我自认这不是我的功劳。学生考上好学校,也只是学生去了自己当去之处,和我关系不大。这不是谦虚,着实如此。
教学中偶有所得,也乐于把“乍现的灵光”付之于笔。文章鄙见多,灼见少。总结几点我管理班级的理念和做法,见识粗浅,心意真诚,以为自励。
一、德育美育,重中之重
我们班的班主任寄语为两个词:阳光·感恩。班训: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我希望学生能够做到这些。
我们班原来也想了一些“逆水行舟”“三更起五更鸡”之类的室内标语,后来发现大家都很明白这些标语所讲的道理,但是实际上却无多大效果。就像某个电影中有这样一句句台词“我们从小到大听了很多很好的道理,可是还是没有过好我们的生活”。很多学生确实听了很多励志的名言,可是他们自己还是立不起来志向。所以,有些道理讲多了真的就无作用了。于是,我们班的标语就换了一种形式,不励志,而是“心灵鸡汤”,以此去暖他们的心。后来“鸡汤”喝多了“营养过剩”,那我们就换成漂亮的图来熏陶学生,提升他们的审美。
班级文化建设,需要每个班级写些标语。现在我们班写的是两副对联,第一副对联挂在室内两边的柱子上:
晨光熹微,齐奏早读钟吕洪乐
余晖映晚,静享自习浅淡时光
另一幅对联挂在我们班的后黑板上,写的是:
一角天、一缕风、一声鸟鸣,满心世界
一张桌、一支笔、一卷书本,十指人生
将漂亮的图画与对联配上。文字里的道理让学生自己感悟,即使不想看文字,欣赏一下图画也是很好的。
而事实上,我注意到,班级文化建设的改变,往往是情商和智商较高的学生最先注意到,他们也最容易从这些语言或者画面中感悟到道理、感受到动力。励志的文字永远都在激励想要奋进的学生,温暖的画面永远都在感动认真生活的学生。这些学生对生活对学习保持着一种恒久的敏感,也往往能够最先感受到生活中简单而温暖的变化——他们会注意到冬天苍冷的天空中掠过的飞鸟的坚强翅膀,亦会留意到夏天滂沱的大雨里花枝上最后那片顽强的花瓣。所以,“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希望学生能够从生活中体悟到一些东西,让平凡的生活感动自己、激励自己进步。
二、学会“求学”
很多尽职尽责的老师习惯给学生讲,给他们讲知识、讲方法,一有时间就不放过。我很钦佩兢兢业业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教育事业的教师,也有志于向他们学习。但是,作为一个班主任,如果只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督促学生学习是不够的。班主任必须明确,他(她)所带领的班级应该有一种怎样的学习氛围,学生应该有一种怎样的学习习惯。即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很强,热情高涨,这也可能是不够的。班主任在培养好一个班级班风之后,就应该着意培养学生学习上的“求索”精神。
我们的学生都是寄宿的,我跟学生讲,我们离开家来十一中是来干嘛的?两个字,求学。你做到了吗?学生有的很疑惑,说我们就是来学习呀,难道不是吗?我告诉他们,你们只是做到了“学”,还没有做到“求”。
学生来学校是来“求学”的,发出“求”这个动作的主题应该是学生。所以,“求学”应该是一件学生自己发出动作进行操作的事情。古人求学,有凿壁偷光,有程门立雪,而我们的学习呢?通常是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其实,这不是“求学”。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问老师,这也只是做到了“求学”的皮毛而已。
“求学”至少应该有三种品质:求知的欲望、探究的精神、坚强的信念。
“求学”至少每天应该做好三件事:周密制定学习计划、严格执行学习计划、认真总结学习效果。
“求学”至少应该在三个时间点做到“静思”:每节课上课前静思将要学什么;每节课下课后静思学了些什么;每天睡觉前静思还漏掉些什么。
“求学”至少要做到三个“慎行”:不会的、做错的题,未经反复思考,慎勿向同学和老师询问求解,避免思维变得懒惰;草稿纸、演算纸,未经规划,慎勿下笔书写,避免行为变得懒散;自习课、独自学习时,无特殊情况,慎勿抬头左顾右盼,避免心智漫灭。
所以,如果学生领悟到“求学”的道理,就会追“求”学习,就会多加思考、多多发现问题、更为主动地和老师交流。一个学生学会主动质疑,并且能够用孜孜以求的精神来探究问题、找寻答案,在山重水复之时能够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来让自己柳暗花明,这个学生当然正在进步,当然在“求学”。
三、眼观天下,胸怀世界
我们班级有些学生一次发挥不好,就会寝食难安,甚至学习的压力已经让他(她)心有郁结、难以化解,以至于惶惶终日,戚戚然不知笑之滋味。我不想培养这样的学生,更不想把学生培养成这样。
如果学生只盯着成绩,就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东西和更值得关注的事情。时代在飞速发展,我们已不能再提倡“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然,我们的学生还未走入社会,就已经被社会远远抛开。高中阶段的学习只是我们漫长人生过程中很短的一个阶段里要做的很多事情中的重要一件而已。一个肯静下心来踏实学习的学生,要想取得更高层次的进步,眼界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眼界窄,心就窄,心窄的人容下的知识也一定不多;眼界宽,心胸就广,心胸广阔的人智慧多半也会多一些。
我们的学生住校,且不允许使用手机,与校外接触自然不多。眼睛不能到远方驰骋,只能想办法让他们的心翱翔。而读报就是一种拓展眼界的好办法。
依稀记得我读初高中之时,每天吃过饭在回教室的路上,都会驻足报栏看一会儿,那片刻时光非常惬意,而且时常能够发现一些好的文章给自己以启发。现在学校给每个班级都订了《中国青年报》,我们班还订了两份文摘报。我给班级买了一个报刊架,以便收纳存放报刊。不过,如果报纸不张贴出来,有的学生还是想不起来去看,所以我们就用磁扣把报纸钉在后黑板上,每周换两次。晚饭间,午饭间,学生站在后边浏览一会儿,既拓展了眼界,也得到了休息。事实上,能够从报纸中获得最多知识的,永远是愿意读报学习的学生。而成绩好或者进步快的学生,也往往是这些学生。是不是静心读报和安心学习之间有着奇妙的关联呢?可想而知。
班会时间尤其不能浪费,我们利用班会时间学习《大国崛起》、《鉴史问廉》、《厉害了,我的国!》、《超级科技》等纪录片,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热情。
四.大胆地想,精细地做
做好班级建设工作,只有美好的构想是不行的,将构想落到实处、落到细处则是每位班主任每日的常规工作。将近十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养成了一个很好的习惯,那就是理清班级工作条理、分清主次。我把班级工作分为两大块:教室内工作和办公室工作。
教室内工作可分为四种:要看的,要说的,要做的,要忍的。前三点不多说,和同仁们做的一样,就是指落实到实处、细处的工作。“要忍的”工作是一时解决不了的,如果解决不了,就不在班里发牢骚,闭口不讲,退而求解,这样往往事半功倍。
办公室工作可分为常规性工作和创造性工作。学校通知,上传下达;安排时间与学生谈心……这些基本上属于常规性工作。但是作为班主任,只做这些显然不够,我们需要有创造性的工作。我有个习惯,每周都要想一想,这一周班级有无新的举措,新的举措具体如何实施,预期效果如何,实际效果如何?
关于我们班的班级文化建设,后黑板上有每日一题,前边小白板上有每日英语,黑板上方有语文每日一句。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琐碎的工作,比如,我发现粉笔盒用两天,盒子里粉笔摩擦产生的粉笔末会从纸盒缝隙漏出来弄脏讲桌,于是我们就用铁盒子代替粉笔盒,减少讲桌上的粉尘;很多时候学生将捡到的一角两角钱放在讲桌上,可是讲桌上要放作业,值日生要擦讲桌,一不留神就会把硬币碰到地上,捡到的钱就又丢了,于是我们用废旧的盒子做一个班级存钱罐,避免浪费;座次表精心设计,把座次表上励志的话改成对老师感谢的话……等等。
这些做法也许是很多老师都已经在做的,但是每当我发现问题,回到办公室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依然会喜不自胜。
对待学生成绩自然也需要创造性工作。每次大考结束,除学校的成绩分析之外,我会自己做几个成绩分析,以帮助我更好地认识班级和学生。比如,每逢考试,我会把兄弟班级的总分前几名的学生的成绩拿出来,看看这些学生各科平均分的高低,以更有利于了解自己班级各个层次的学生每一科的成绩状况;再比如给每个学生的成绩做折线图,直观展示每一个学生自高二以来的学习状况……这些详细的分析可以更全面细致地了解班级的学习情况。
五、治大国若烹小鲜,烹小鲜若管一班
老子讲,“治大国,若烹小鲜”,说的是治国就像煮小鱼一样。煮小鱼要是总是去搅拌它,小鱼就碎了;治国如果总是频发政令去干扰百姓,国家就乱了。
一个班级如果将好的习惯培养起来,积极向上的班风建设起来,那么这个班级就已不再需要班主任插手太多。这不只是道家的“无为”思想,更是对学生的信任。班主任应该学会信任学生,不应该总怀疑自己的学生,尽量避免见了学生总想说几句,见不着的时候又总想看看学生是不是在“游手好闲”……
我们不妨想一下,当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人信任之时的工作状态,在别人怀疑的眼光里行走时的心理状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如何真正地信任学生,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信任,对于班主任而言,也是一门学问。
高中课本有一篇文章是柳宗元写的《种树郭橐驼传》,这篇短文讲到一个叫做郭橐驼的种树能手,他讲别人种不好树是因为那些人种下树苗之后太关心这个树苗,早上看,晚上看,今天掐树苗一下,看看有水流出来就放心,明天怕树根长得不瓷实就晃晃树苗……天天“折腾”树苗。而郭橐驼不这么做,他把树苗种好之后就不再管树苗,让树苗自由成长,而树苗却长得非常好。这是不是也给我们做好班级管理提供了一些启发呢?
六、花未开全月未圆
我最欣赏的一种人生状态,就是花未开全月未圆,永远不完美,但永远朝向完美。对于教育事业的探索,我也从未看到过尽头。这些年来若有些许成绩,这篇文章便应当是最后一次提及,过往的成绩,永远比不过对未来的期许。教育路上,花尚未开全,月尚未圆,前路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