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资讯-校园时讯
郑州11中人民路校区高一年级优秀教师系列(一)殚精竭虑献教育,赤心一片只“为民”——王学强老师
分类:校园时讯 点击:5713 次 发布:2020-05-28
图文:王巧丽
王学强,郑州11中历史高级教师,郑州11中人民路校区历史教研组长。
曾荣获郑州市优秀教师、郑州市骨干教师、郑州市优秀共产党员、郑州11中高考功勋教师、郑州11中最美教师、郑州11中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所授公开课曾获郑州市优质课二等奖,河南省优质课一等奖。
他是学生口中亲切的“强哥”。
他是家长心里尊敬的“良师”。
他是同事眼中低调的“益友”。
学生形容他的课堂是“百家讲坛”,从两汉统一,到五四风云,侃侃论天下,娓娓道古今。
他常以“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自勉,并以“诚信做人、踏实做事”为座右铭。
他是一个看上去“平平无奇”,深入了解后却是“满腹才华、人皆赞誉”的人。
初识王老师,觉得他很难接近,因为他不苟言笑,时常是高冷、严肃、沉默的样子,如果不是与他讨论教学和专业,则几乎无话可谈。
但当你进一步接触他时,便会有全新的发现。只要谈及历史,或者置身课堂,他就不由自主地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展露出神采飞扬、激情澎湃的一面。
随着更加深入地交往和了解,便会认识到他为何赢得赞誉。可以总结为四点:有学识、有爱心、负责任、敢担当。
一、有学识
走进他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办公桌上、书柜中间堆的满满当当的各类书籍,不仅有他本专业的书籍,还有哲学、文学、艺术甚至《黄帝内经》等医书。由于书多且重,着实搬动不易,他时常调侃自己“安土重迁”,最不喜欢搬办公室,因为那绝对是个重体力活。当我们夸他书多时,他总是谦逊一笑,“这没有什么,好读书,不求甚解,浮光掠影而已。”但我们都知道,正是由于平时广博的阅读,积累的扎实学养,他才能够在课堂上高谈阔论、激情飞扬。
学生们最难忘的正是王老师天马行空、任意驰骋的课堂。他上课不拿课本,不用课件,一人、一笔、一张口,从中国古圣孔夫子讲到西方先哲苏格拉底;从岳飞“精忠报国”谈到于谦“粉身碎骨”;从分封制度延伸出三家分晋、赵氏孤儿、齐鲁大地、魏赵古风。学生们随着他横无际涯的讲解,徜徉在浩瀚的历史烟波之中。
王老师不仅在课程上以丰富的历史知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还利用公开课和名师讲堂的机会进行专题讲座,如《巴以问题的由来和现状》 《对待战争德日缘何态度迥异》《中国佛塔鉴赏》 《再谈李广难封》 《居安思危——警惕现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等,来扩展学生们对历史的深度认知,激发学生们进一步学习研究历史的热情。
二、有爱心
王老师常说:“教学不仅是个技术活,仅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远远不够,它更是一个良心活。因为教师要面对的不是冰冷的无生命的物品,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教育的本质是爱,所以对待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教学水平高,更需要有仁爱之心。”
二十年来,学生毕业了一届又一届,但王老师对学生的爱却一直未曾改变。这种爱是支教时资助贫困学生的几十元钱;是为长期住校不能回家的学生准备的丰盛饭菜;是给早恋的学生耐心的长谈;是为给学生进行高考心理疏导而写下的一封封长信;是中秋时节和学生们一起共度与相守;是午夜时分仍在寻找出走学生的那份焦急;是凌晨五点为说服高考弃考学生继续参加考试的苦口婆心;是放弃生日家庭聚会而奔赴考点给学生的加油打气;是送别一届届学生时流下的不舍泪滴。
因为爱,所以爱,王老师的付出也赢得了学生以及家长们对他的爱戴。
0403班的学生如是说:“敬爱的王老师,对您的感情,我们纵有千言万语也说不完,我们庆幸能遇到您,能拥有您这样的班主任是我们的幸福。爱您,也爱我们共同的0403班,永远的您的学生们!”
0610班的班长这样讲:“老师,看了同学们在留言本上写给您的话,我哭了!我没想到这些话会令我如此感动,更没有想到在同学内心竟是那么爱您。王老师,您不知道此刻的我有多么羡慕身为教师的您,因为您可以得到那么多学生的爱,这种爱是世上最纯净、最真挚的爱。我哭是因为我在替您感动,也因为我经历着最真挚的师生情,它不是虚幻,而就发生在我身边。”
这样的留言和信息,还有很多很多。王老师说这都是他最宝贵的财富,最可珍惜的财产,也是他作为教师一路前行的不竭动力和幸福源泉。
三、负责任
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同事和家人,王老师内心都是柔软的。但而对工作和教课,他却是苛求和刚硬的。有一次为了准备一场40分钟的课题讲座,王老师不惜花费半个月的时间定课题、选材料。直至开讲前的当天凌晨一两点,他才终于放过自己,明确定稿。
他不仅严于律己,也通过以身作则,严格要求本组的其他年轻教师,因为既然担任了历史教研组长,就要对学生们充分负责。
高圆圆老师清楚地记得2019年参加郑州市历史录像课比赛的那段经历,调侃说参赛前的备课、磨课,都快被王老师“逼疯了”。那次赛课的题目恰是她不太擅讲的政治制度方面。于是她就打算抱着贵在参与和积累经验的想法参赛。但王老师却“逼迫”着她必须争取“一等奖”,不许她给自己留任何后路。于是,一遍遍的改稿,直至深夜;一遍遍的试讲,快到吐血,她自己教的班级都试了一个遍,王老师还是摇头,没办法,只好又在王老师的协调下把高二两个、高三两个班借来试讲,直至最后一个班,王老师才算勉强通过,正是这如炼狱般的过程,成就了最后一等奖的成果。王老师经常引用金一南教授的话:做难事必有所得。也正是王老师的坚持和认真,才让她对讲政治制度类的课型不再谈虎色变,其意义又比得奖深了一层。
四、敢担当
20多年间,王老师担任班主任13年,带过7届学生,各种班型、各类学生都有。其中4届都是中途接班,临危受命,但他从不过多提要求、讲条件,“优”也不松懈,“劣”也不抱怨,总是想方设法完成学校交给他的任务。因为他始终认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分,更是人生的一种幸福。
他的担当还体现在对高考和成绩的态度上,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有着“育人”高于“育分”的教育理念,但绝不是坐而论道的空想主义者,深知在高考中没有理想的分数就没有理想的学校,没有理想的学校就会影响学生们的发展,所以没有陷于应试还是素质的无谓争论,也没有纵容以素质之名行懒惰之实的学生,而是尽其所能地引导督促学生刻苦用功。为了最大效率地提高学生高考的总分数,王老师坚持打整体战,从不利用班主任之便抢时间、贪功劳,而是把时间尽可能让给性价比更高的学科,可谓“唯愿当绿叶,深藏功与名”。
博学、有爱、责任、担当,正是这点滴之处成就了王老师,更折射出大十一的光芒,透露着大十一的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