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资讯-规章制度


郑州市第十一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2015年——2018年)


分类:规章制度   点击:4954 次  发布:2018-06-11


注重内涵发展  全面提升质量

郑州市第十一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2015年——2018年)

 

第一部分 学校现状分析

一、学校概况

郑州市第十一中学,位于郑州市经开区朝凤路,占地260亩,在校学生3000多人,教师260人。学校始建于1953年,原名“河南省郑州第三高级中学”。1958年,更名为“郑州市第十一中学”。 1961年被确定为郑州市重点高中,2002年被评为郑州市首批示范性高中,2005年被评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

建校以来学校培育出了以张建伟、刘洋、张泽群、胡亚捷、葛新爱为代表的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世界冠军、航天英雄、影视名星、军政和企业界要人,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首批绿色学校、全国教育工会先进集体、国家级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全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学校、省文明单位、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首批文明学校、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省“为人师表、育人楷模”先进单位、省首批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市首批文明标兵学校、市首批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等多种荣誉称号。特别是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是郑州市自1992年到2014年唯一一所连续24年荣获“高中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的学校。

长期以来,各级领导十分关心十一中的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时任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以及省市主要领导等,先后到学校视察和指导工作,对学校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十一中的发展也吸引了国外目光,学校先后与美国、新加坡、日本、韩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名校建立友好关系, 2015年2月,郑州十一中和美国圣玛丽中学强强联合,组建圣玛丽中学郑州十一中校区。

学校承接新疆内地高中班的教学任务,目前有500多名新疆学生在我校学习。

学校先后和为民高中、领航中学、嵩阳中学、国庆中学合作办学,组建郑州十一中教育集团,真正发挥着省级示范学校的示范作用。

二、优势条件

1.(2012——2015)三年规划的大部分任务得以完成,为以后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有传承已久的十一中精神

学校有热爱学校、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积极向上、团结拼搏、勇争一流的十一中精神。

3.有较高的社会声誉

郑州十一中经过历届师生的不懈奋斗,教育教学质量在郑州市一直名列前茅,是郑州市名副其实的优质教育资源,社会声誉很好,是学生心目中向往的学校之一。

4.有明确的办学思路和较为先进的办学理念

学校秉承“求有知健体,达喻事明理”的校训,乐学、善学、学会、学活的学风,疏导、启迪、灵活、严谨的教风,团结、勤奋、文明、严格的校风,定位现代、多元、开放、包容的校园文化,遵循和谐发展,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制度建设和人文关怀并重的管理理念,实现“教学高质量,师生高素质,学生有特长,办学有特色”的全国名校的办学目标。

5.基础设施完备,办学条件先进

郑州十一中占地260亩,校园宽敞,环境优美,规划合理,场室充足,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具有一所优质学校的硬件办学条件。

6.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

学校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优秀教职工队伍。现有国家级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9人,省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拔尖人才、骨干教师、名教师56人,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124人,层次之高、名师人数之多的师资队伍,曾被省、市教育部门领导称之为“十一中现象”。

7.学校管理严格有序

长期以来执行的“严格教学,严格制度,严格纪律”的三严治校原则是我校的管理特色之一,也是立足学校实际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三、不利因素

1.干部队伍的管理意识和执行力有待提高

干部队伍的素质、水平和能力决定了一个学校发展的高度和速度。尤其是郑州十一中这样的在郑州市举足轻重、备受社会关注的老校、名校、大校,学校干部新时期的政治敏感性、率先垂范的责任担当意识和干部的执行能力还需要继续提升。

2.教师教改意识和教学模式方式需要改进

在新高考模式改革的背景下,部分教师教育理念更新较慢,教学方法改革不到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仍未构建成熟,以通过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问题上还要做大量工作。

3.办学特色不够鲜明

学校虽然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传承已久的十一中精神,在学校德育、学科竞赛、体育活动等方面成绩突出,却没有固化、提炼形成十一中的办学特色。这既不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精神》,也将会影响学校的社会影响,影响向国家输送多元的建设人才。

4.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和实施仍需完善

学校课程体系方案还需进一步构建完善,以适应高考改革的需要和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需要。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理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导办学思路,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影响教师的教育思想,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加强科学管理,注重内涵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明确学校办学特色,不断提升学校的品牌影响力。

二、办学理念

学校坚持“和谐发展,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学校紧紧围绕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实施“全员育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成长。“和谐发展”其中“和谐”不仅是指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和谐,也包含领导与教职工、教师之间、师生及生生之间等人与人关系的和谐,还包括人与校园环境、校园文化的和谐统一;“发展”是通过领导、教职工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实现学校的发展。

 

第三部分 学校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努力创办“教学高质量,人才高素质,学生有特长,办学有特色”的全国名校。

(一)办学目标

1.学校规模:郑州十一中本校保持现有的班级规模,每届17个班(内地班13个班,新疆部4个班);新疆部最终达到16个班;国际部达到每年级不少于2个班,每班不多于30人的规模;建成郑州十一中教育集团,即郑州市为民高中,郑州市国庆中学、领航中学、嵩阳中学。

2.办学条件:郑州十一中新校址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原有设备都已老化,已不能完全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力争三年内,更新教育教学设备,改善教师办公条件,美化校园环境。

3.教师队伍: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逐步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敬业合作,勤于学习,善于合作,结构合理、勇于改革”的教师队伍。

4.教学质量: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各种特长,通过各种途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校育人水平。

5.办学特色:早在2002年,十一中的德育工作就通过了郑州市教育科研所特色办学的鉴定评估,认定学校德育,特别是养成教育成为学校突出的办学特色。在以后的三年时间里,学校以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寻找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新的增长点,凸显德育特色地位。

6.文化建设:努力实现校园视觉文化更加优美,人文文化更加和谐,德育特色更加鲜明的校园文化目标,达到让校园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二)培养目标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我们将对学生因材施教,培养的学生要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敢于创新,既要为高等院校输送高素质人才,也要为社会输送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优秀公民。

二、具体目标

(一)干部队伍建设目标

1.发展目标:建设一支团结奋进,廉洁自律,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勤奋工作,乐于奉献的干部队伍,中层以上干部懂教育,懂管理,善服务,高效能。

2.实施措施

1)坚持行政办公会学习制度,办公会前进行定期的政治理论法规学习,以及不定期的业务方面专业学习,以此提高干部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树立“以人为本”“管理即服务”的理念,增强服务意识。

2)坚持干部读书活动,要定期为干部提供可读书目,通过读书活动,使干部“更新管理理念,增强创新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提升管理水平”,真正做到“懂教育,懂管理,善服务,高效能”。

3)按照市教育局对干部总体要求,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干部管理和考核机制,严格推荐程序,坚持动态管理,落实中层干部每年一次述职与测评工作,完善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

4)认真落实纪委监督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定期编写纪检监察简报组织干部学习,强化纪委的监督保障作用。

(二)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见重点项目。

(三)管理创新目标

1.发展目标:以人为本,实行科学、民主、高效的学校管理,理顺内部管理体系,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增强“精细化”意识;推进学校的管理走向系统化、规范化、民主化,逐步形成自我完善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2.实施措施: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职业行为,将对现有规章制度全面梳理,逐步完善,根据国家新的法律法规,重新修订《郑州市第十一中学规章制度汇编》,增强制度的导向、激励作用。

2)通过开放听课制度,校长接待日制度,建立学生家长满意度测评机制,通过对内设置校长信箱,公布校长邮箱,设立微信公众平台等多种形式,让全体师生和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使管理科学高效,民主,和谐。

3)树立“精细化”管理思想

制定精细化工作要求,教学、管理、服务等工作的效果能够体现管理的精细化。从每一个细节上体现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坚持培育和发展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事关系。

4)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系

坚持依法办学,基本形成“校务会行政负责、党委会政治核心、教代会民主管理”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实行“两组(年级组、教研组)并重、各有职责”的管理体制。加强年级管理,坚持民主办学,完善激励机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实行教职工聘任制,形成“按劳分配、优劳优酬、政策引导、双向选择、公开公平”的政策导向,

5)构建全面质量管理的运行机制

建立学校管理的监督、考核、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学校信息资源管理。提高现代化教育管理手段。加强学校信息收集和档案管理。

6)深化教学管理改革

注重教学管理创新。建立规范有效的学校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估机制。建立学科、教师、学校的质量预警机制。随时调整管理办法,提出改进意见。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做好分层教学的实验尝试,探索竞赛学生和尖子学生培养办法,探索英才培养模式。

规范考试次数,探讨学生作业的科学性,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四)德育建设目标(特色发展目标)

1.培养目标:要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打基础、促养成、强队伍、重实效、创特色的原则,坚持以品德教育、养成教育、环保教育为主题,以行为规范、生活规范、学习规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为主线,弘扬学生个性特长,将学生培养成“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敢于创新,既具有宽厚的文化基础,又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优秀公民。

2.发展目标:学校有规划,政教有方案,年级有措施,班级有办法,学生能自律。

3.具体措施

1)坚持德育为首的理念。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纳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2)坚持全员育人的要求。充分发挥学校党、政、工、团组织力量,引导教职工自觉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整合与开发各类教育资源,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3)加强教师培训,培养专业化、有水平的德育队伍。大力推进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员育人格局;加快班主任队伍专业化进程,提升班主任队伍整体管理水平,逐步建立起一支学习型、探究型、创新型班级管理的高素质班主任队伍。

4)坚持养成教育,培养良好习惯。以《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利用国旗下讲话、文明班级评比等活动,加强学生“爱国、诚信、守法、文明、感恩、励志”等养成教育,规范学生仪容仪表,强化学生言行举止的文明习惯养成。

继续抓好养成教育,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安全行为习惯,实现学生管理由“他律”到“自律”,以良好的学生个人习惯养成,促进优良班风、学风的形成,以良好的班风、学风,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5)营造一体化、有内涵的德育氛围

全方位、多角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地规范学生行为习惯,营造浓郁的德育文化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餐厅文化建设,完善桌贴文化,将文明就餐和思想、文化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就餐的同时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开展宿舍文化建设,张贴文明标语,举办装饰活动等,寓教育于管理和服务之中;开展多媒体文化建设,利用LED屏在课间不断播放励志名言、科技文史类纪录片、名人演讲等多种教育素材,将教育融入到学生生活的间隙之中。打造出“处处有经典,处处有品味”的人文环境,营造出“处处有内涵,处处有文化”的德育氛围。

6)开展读书活动,打造书香校园。

在校园走廊、围墙、宣传栏等阵地张贴宣传标语、名人名言等,使校园充满书香;定期举办读书沙龙、图书漂流、好书推荐、开讲啦、为你读诗、茶话会等系列活动,培养师生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开展学生读书笔记评选大赛、“书香班级”评选活动、一站到底、经典诵读大赛等比赛,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7)打造系列化、有特色的德育品牌

开展榜样教育,通过身边人的事迹打动师生,通过榜样的示范和力量,带动整个班级、年级、学校的师风、学风和校风,营造积极向上、互敬友爱、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校园氛围。开展“最美教师”评选活动:在教师中树立榜样标杆,在学生中渗透感恩教育。开展“最美学生”评选活动,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引导学生培养优秀的个人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8)加强环保教育,增强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定期开展环保教育课,围绕生态多样性、海洋、森林、湿地等自然知识以及垃圾分类、垃圾处理、生活节水等实践类课程展开,以提高学生养成热爱大自然,节约资源的意识,并在自己的日常过程中付诸实践。开展多种多样的环保主题活动,如在校园内举办环保展、环保纪录片欣赏、环保创意大赛等,将环保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

9)开展社团活动 培养复合型人才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凸显德育功能。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申请社团活动内容,满足学生发展个性特长的要求,全方位打造复合型人才。

10)结合学校实际,构建科学化、有成效的德育课程

在落实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情,开发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校本课程,构建我校德育课程体系,使课程资源充分满足学生德性成长的需求。

开展系列国学经典课程,讲述《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德经》等国学原著,领悟中国古文化之博大精深,弘扬传统中华文化。定期开展道德讲堂,围绕孝道、勤俭、自强、爱国等多个主题,通过唱一首歌曲、看一部短片、诵一段经典、讲一个故事等环节,引导学生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升文明素质。

(五)校园文化目标

1.发展目标:在未来的三年内,要实现校园视觉文化更加优美、人文文化更加和谐,德育特色更加鲜明。

2.具体举措: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系统性,不仅包括在校园硬件设施的“视觉文化”,而且包括体现学校传统、师生精神、学校管理的“人文文化”。校园环境的优化、美化就是要体现视觉环境的优美和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

1)加强校园标示建设

在上一个三年规划中,因各种原因,此项工作未能全部完成,在以后的三年内,务必让建筑、道路、广场、花木等呈现文化气息;让标语、名言名句、雕塑、学校校史荣誉室等成为教育学生的“启发点”。

2)传承郑州十一中优秀文化

学校精神是教职工文化的核心价值。通过总结、挖掘、提炼我校优良传统营造新型的学校精神。营造生生、师生、师师之间、人与校园环境和谐校园氛围,打造“现代、开放、多元、包容”的校园文化,确定“制度管理和人文关怀”相结合的管理文化;开放创新、灵活多样的课程文化;相互欣赏、严谨求实的教师文化;生动活泼、诚信感恩的学生文化;文明健康、便捷安全的网络文化。

3)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

坚持开展“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活动。在争创市、省级文明单位基础上引领教职工争创国家级文明单位。要通过争创活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升教职工精神。鼓励教职工和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利用学校网站,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国际部微信平台,校讯通等宣传平台,向学生,学生家长及社会传播郑州十一中正能量。

4)关心群众生活,职工活动丰富多彩

工会继续围绕教职工道德建设开展各种有益活动,关心教职工的生活,维护教职工的权益,让教职工“享受工作、享受生活、享受健康”,不断提升教职工的精神文化品位。

5)创建平安校园、生态校园、健康校园

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加快心理咨询室建设,坚持对不同年级不同时期的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法制、交通、卫生、食品、用电、自然灾害等教育,校园安全有序。

(六)课程建设目标

1.发展目标:进一步修改完善学校课程方案,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重点建设若干类受学生欢迎的校本课程;探索适应高考改革方案的课程及授课方法。

2.具体措施:

1)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开发

对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构建适合本校的课程模块和体系;认真研究新的高考制度和新的高中课程标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新的课程方案。

2)课程发展的框架结构

在上一个三年规划中,我们基本构建了具有十一中特色的“3+1课程体系”。其基本框架是:“基础必修课程、拓展选修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校本课程”。今后三年,要完善该课程体系,将校本课程特色化、品牌化,凸显办学特色,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展。

3)根据新的高考改革方案,研究制定学生选课和走班制等适应新高考要求的授课制度。

4)以校本课程建设为载体,推进学校“基于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设,完善具有十一中特色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校本课程超市,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特长发展和自由发展。实现基础型课程优质化、拓展型课程特色化、研究型课程科学化、校本课程品牌化。

5)探索分层教学形式,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根据学校生源实际,整合现有课程,探索分层教学的形式,实现因材施教。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6)总结大学课程先修的得失,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依据,大胆开展对尖子学生的培养和管理模式的创新。积极探索与大学合作培养学生的思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等要成为今后三年教学改革的任务之一。

(七)教学质量目标

1.发展目标:生源质量明显改善,高考升学率逐年提高,一本上线率稳居郑州市前列,学科竞赛有新突破,大学自主招生数量、质量有新提升。

2.具体措施:

1)构建“多元互动模式”

在学校“五步教学法”的基础上,探索“多元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途径,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提高课堂效能。

2)积极开展学法指导,使教法和学法有机结合。建立学术导师制度,结合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系统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

3)开展各类说课、展示、评比、交流活动。建立公开课制度,开展 “听、评、议”课活动及优质课、研讨课展示活动,组织同课异构说课比赛、“闪亮课堂”教学大赛等,形成一批优秀课例,也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科骨干教师。

4)教学科研一体化,推动教研活动开展。聚焦课堂教学,打造新型教研文化;有效开展校本教研。

5)建立教师教学反思制度。每位教师每年至少讲授一次公开课; 每学期至少撰写一份教学反思报告,主动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策略,从而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6)建立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成果奖励制度,鼓励教师探索精神,创新精神,提高教学质量。

7)建立教学质量检测体系。整体优化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建立包括备课、上课、练习、作业批改、辅导、命题、考试、评价等教学常规制度,加强教学各个环节的检查工作,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矫正。

(八)教育科研目标

1、发展目标:

建立科学规范的教科研一体化的科研机制,将科研与校本教研、校本课程的编写、学校办学特色、学校德育、教学和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更多的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形成较为浓厚的科研氛围。

2、实施措施:

1)完善科研立项制度、科研工作指导及验收制度、科研奖惩制度等,形成较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教育科研管理机构,形成由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构成的科研管理网络,让科研与教研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加大投入力度,在政策与经费上,给教育科�

文档预览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