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资讯-原创作品


多关注 少干预 ——关于班级管理和尖子生培养的一点思考 靳新亮


分类:原创作品   点击:1519 次  发布:2018-04-23


这几年河南考生绝对人数虽然还是很多,但相对人数正在减少,而河南招生的大学却还在年年扩招。在这样的一个大趋势下,一所优质高中要获得发展,再关注二本升学率已经远远不够。事实上,在社会评价一个学校好坏的标准中,一本升学率的分量也在下降。好的学校应该关注怎样培养更多名牌大学的学生。而一个好的班主任,也应该关注如何能培养更多的尖子生。

我所带的班级在每次考试中成绩都还不错,尖子学生也相对多一点。喜悦之后也常常反思,每每有所得就想把“乍现的灵光”付之于笔,观点和做法希望更多同道看到,一起交流,互相切磋,彼此砥砺。

我认为尖子生首先也是学生,只要是学生就有一些学生身上的共性的东西,这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意识到的。所以我在班级管理和教学的过程中,很少特别着意尖子学生的学习,而我们班的尖子生却不少。所以,就培养尖子生,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首先,我在班级管理方面秉承一个原则,那就是“德育为先,美育为先”。

我们班的班主任寄语是两个词,“阳光,感恩”。班训是“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我希望学生做到这些。我们班室内的标语原来也想了一些“逆水行舟”,“三更起五更鸡”之类的,后来发现这种标语所讲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没什么效果。就像有个电影有句台词“我们从小到大听了很多很好的道理,可是还是没有过好我们的生活”。很多学生是听了很多励志的名言,可是自己还是立不起来志向。所以,有些道理讲多了真的就没有用了。那我们班的标语就换一种形式,不励志,换成心“灵鸡汤”,去暖他的心。后来“鸡汤”喝多了营养过剩,那我们就换成漂亮的图,来熏陶学生,提升他们的审美。

而事实上,我关注到,班级张贴的图画和文字的改变,往往是情商和智商较高的学生最先关注到,他们也最容易从这些语言或者画面中感悟到道理,感受到动力。励志的文字永远都在激励想要奋进的学生,温暖的画面永远都在感动认真生活的学生。这些学生,也往往是班里的尖子生。而一个学生若能被标语所激励,被画面所感动,就也有了进步的潜质了。

第二,变“求”学生学为学生“求”学。

有个词叫“求学”,发出“求”这个动作的理所当然应该是学生。所以,学习应该是一件学生自己来发出动作进行操作的事情。

我没有因为学习好表扬过谁,也没有因为学习不好批评过谁。对于尖子生,我甚至没有主动给过他们鼓励。我在平时管理的时候给学生灌输一个理念: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学好和学习不好一样是一件只属于自己的事情。学习成绩就像一个人的高矮胖瘦一样,是那个人自己的一部分,和其他任何人关系都不大。高三毕业了,班级就解散了,所以学生学习好坏和班级没关系。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所以学校还是学校,学生成绩的好坏和学校也没关系。而对于高三毕业生来讲,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所以学不学、怎么学,是学生自己应该考虑的问题。

所以,如果学生明白了“求学”的道理,就会“求”着向老师学习,就会多多问问题,多多主动地和老师交流。问问题多、和老师交流多的学生,当然多半也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一个学生开始对学习的知识质疑,并且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来解答疑惑,这个学生当然正在进步。

第三,拓展学生的眼界。

如果学生只盯着成绩,就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东西和更值得关注的事情,所以,对一个踏实学习的学生,眼界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眼界窄,心就窄,心窄的人容下的知识也一定不多;眼界宽,心胸就广,心胸广阔的人智慧多半也会多一些。我们的学生住校,不允许使用手机,与校外接触自然不多。眼睛不能到远方驰骋,只能想把法让他们的心翱翔。那么读报就是一种拓展眼界的好办法。

我记得我初高中时候,每天吃过饭回教室路上,都会驻足报栏看一会儿,那片刻时光非常惬意,而且常常看到一些好的文章给自己以启发。现在学校给每个班级都订了《中国青年报》,我们班自己也订了两份文摘报。报纸不贴出来,学生想不起来看,所以我们把报纸张贴在后黑板,每周换两次。晚饭间,午饭间,学生站在后边浏览一会儿,既拓展了眼界,也是一种休息。事实上,能从报纸中获得最多知识的,永远是愿意读报学习的学生。所以,最喜欢看报的往往还是前几名的学生。

第四,详细分析学情,时刻准备为学生提供帮助。

每次大考结束,在学校的成绩分析之外,我会自己做几个成绩分析,来帮助我更好的认识班级和学生。比如,我会把每次考试兄弟班级的总分前几名的学生拿出来,看看这些学生各科的平均分高低,这样的话更有利于了解自己班级各个层次的学生每一科的成绩状况;再比如为每个学生的成绩做折线图,直观展示高二以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这些详细的分析可以更全面细致的了解班级的学习情况。

不过这些工作不是给每个学生都看,给需要的学生看就行了。给需要看的学生看,是雪中送炭,会很有效果;如果学生不需要硬给他看,是过眼云烟,学生看了,过去也就忘了。当然了,这些数据学生可以不看,教师心里要有底,找到机会做学生工作,更有的放矢。

事实上,我对每一个我的学生都一样,我时刻准备着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我能够提供的帮助。当然,一定是爱学习的学生找我寻求帮助的次数更多一些。尖子生看到的更多一些,学到的更多一些,不是应该是因为老师“送”给他们的多,而应该是他们向老师“寻求”的多。

总结以上的做法,我把自己在班级管理和尖子生的培养方面的做法总结为六个字——多关注,少干预。

多关注,关注的是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状态;少干预是指少去干预学生对于生活和学习的理解,只要在大的方向上给他们必要的引导,至于学习和生活,他们应该自己去感悟。

高中课本有一篇文章是柳宗元写的《种树郭橐驼传》,里边讲到一个叫做郭橐驼的种树能手,他讲别人种不好树是因为那些人种下树苗之后太关心这个树苗,早上看,晚上看,今天掐树苗一下,看看有水流出来就放心了,明天怕树根长得不瓷实就晃晃树苗……天天折腾树苗。而郭橐驼不这么做,他把树苗种在哪里就不再管这个小树苗了,树苗却长得非常好。这是不是也可以给我们的班级管理和尖子生培养一些启发呢?

文档预览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