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资讯-书韵流芳


为民校园书韵流响 共聚一堂采撷心香——为民校区举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交流会


分类:书韵流芳   点击:2332 次  发布:2017-02-21


点击查看原图


郑州11中教育集团为民校区举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交流会


点击查看原图


郑州11中校长郭勤学讲话


点击查看原图


为民校区执行校长李风云作报告《阅读是人的一种优雅姿态》


点击查看原图


来刚老师分享《巨婴国》


点击查看原图


尚颖君老师分享《边城》
 

2月21日下午,郑州11中教育集团为民校区举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交流会,郑州11中校长郭勤学、为民校区执行校长李风云等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齐聚学校礼堂,共享优秀“寒假作业”。
  作为一项为孩子“打底”的工程,教育必然需要教师具有博大而高远的精神、充实而圣洁的灵魂、虔诚而温馨的情怀和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只有读书,并且在读书的同时进行实践研究、反思和写作,才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而促进教师人生发展的最好途径。寒假之前,为民校区的全体教师就收到了特别的假期作业——“读一本好书,完成读书心得,开学后进行读书交流活动。” 
  滴水相会终成涓涓细流,读书也是如此。身为教师不能仅仅阅读与教育有关的书籍,博学广记才能成“大家”。本次读书交流会更是充分体现了教师们广泛的阅读兴趣:来刚老师关注当今社会中的“富二代”问题,与大家分享了武志红教授的《巨婴国》,思考如何构建更加和谐的亲子关系,在物质丰富的生活中培养人格更加健全的孩子。尚颖君老师从书中寻求心灵的世外桃源,伴着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中“那个在月下唱歌,把灵魂轻轻浮起来的年轻人” 探寻美好,在歌声中寻找一份宁静。张卓亚老师从专业出发,阅读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细看20世纪前半叶中国历史的一页剪影,体会那个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幸福与自由以及何先生对后半叶历史的深切反思与感悟。陈宋老师重读国学经典《论语》,切身体会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先是中华文化的复兴,不同经历的人在读的时候会有不同的理解,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去读,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在今天这个充满了诱惑和选择的年代,孔子的生活之道值得我们去用心感悟。娄晚晴老师倾心于六小龄童老师的《行者》,看六小龄童少年时期的苦练、拍摄《西游记》期间种种困难与险情、对女儿的教育、对事业的专注执着、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以《西游记》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宣扬。
  交流会上,为民校区执行校长李风云做了题为《阅读是人的一种优雅姿态》的报告。李校长总结了读书的五大功用:一是“改变”,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的思想;二是“遂志”,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三是“净化”,日日与书卷相伴,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四是“造乐”,有屋可居,有事可做,有书可读,何其乐也!五是“医愚、识趣”,书中有实实在在的知识,更有水中月、镜中花、天上仙,这种种滋味,唯有读书者方可品出。她用民国时期,湖北儒医熊伯伊的《四季读书歌》勉励全体教职员工,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成就王国维先生论述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最后,郑州11中校长郭勤学发表重要讲话。郭校长对本次读书交流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同时为全体教师能够在假期静心阅读一本书,并能够有所收获而感到高兴和欣慰。郭校长指出,读书不是为了别人,而是对自身职业生涯的一种丰富、补充,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强大。郭校长谈到,有一位来自美国的大学校长,他却每年专门拿出一个月的时间,回到哈佛大学,像在校学生一样在图书馆安安静静地读一个月的书。郭校长强调,通过本次读书交流会,老师们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碰撞出新的教育智慧,这样的活动要继续办下去,鼓励老师们阅读更多的书籍。
  名师身畔宜聆教,桃林学府好读书!今后,让我们携手走在读书的路上,用读书造就丰盈、快乐、幸福的人生。一卷在手,宠辱偕忘;灵魂丰盈,举止安详!

文档预览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