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资讯-课题研究


桴鼓相应立内外 更唱迭和促升华 王绍博


分类:课题研究   点击:2986 次  发布:2018-04-16



摘要:尽管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已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从考试试卷分析得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评价鉴赏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而阅读就是提高的有效途径。“课内外整合阅读”将课本内外,课堂内外的阅读衔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效的阅读磁场效应,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让学生在大量生动的课外阅读实践中,将课内习得的语文知识与方法内化成阅读技能、技巧,转化成阅读能力,并在运用中提高与升华,促进文学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 阅读方法 分析综合 评价鉴赏

一、现状

尽管《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优化的环境,提供良好的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而不要以自己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应鼓励学生敢于批判质疑,在讨论中发表不同意见;要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然而,目前高中学生普遍存在知识面狭窄,评价鉴赏能力低下,词语匮乏,说话写文章言之无物等情况。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而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衔接好就是提高的有效途径。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读书就像蜜蜂采花,只有读过很多书,才能酿出蜜来”。这都是在告诉我们,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评价鉴赏能力不可滞留在课本上,而应立足课堂阅读引导,着眼课外阅读。《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认为:“阅读是一种从音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因此,通过科学的课外阅读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从课内书面语言学中获取语文知识和方法,迁移、延伸向课外,作为信息交流的桥梁和手段,从阅读中汲取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文学评鉴的能力。

二、阅读方法

建立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整合的有效途径。首先,创造阅读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兴趣是很好的老师;其次,制定详尽的课外阅读书单。课外阅读应注重书籍的选择,课外读本浩如烟海,学生该读什么书,教师应做好引导,一份详尽的书单可以很好的将课内阅读延伸至课外阅读;再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最后,提升学生阅读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重汲取更多的知识。

(一)激发阅读兴趣

“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一个倾向于注意认识某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生活的重要动力。“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讶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上中意识和感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激发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在繁重的课堂压力之下还可自觉阅读的内在动力,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求。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促使他们通过阅读认真思考,并可使学生产生充沛的精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喜爱读书习惯,我们通过展示学生才能,促进学生自觉阅读,提高阅读实效。组织开展阅读知识竞赛活动。以月为周期,可班级举办课外阅读知识竞赛题,有必答题、选答题、抢答题等形式,小组选派代表参加,优胜者奖励;或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或组织成语接力赛。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以及思辨能力。

(二)制定详尽的课外阅读书单

     面对浩瀚的课外读物,如何选择是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阅读内容衔接与延伸的关键之处。阅读一本不适合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读书。因此,能够与学生阅读能力相当并使学生喜爱读或适合他们阅读的资料,需要教师给学生指导或挑选,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繁杂的资料中满头雾水,又可以很好的根据教材内容选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或人物故事,扩大学生视野、锻炼学生阅读能力、了解文章的全貌、掌握更多的知识、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和感悟,并能更全面地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学习准确、精炼、优美的语言表达。如课内教授《荷塘月色》就可以推荐课外阅读《清塘荷韵》;课内教授《卖火柴的女孩》可推荐学生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集》;课内教授《小蝌蚪找妈妈》后,可推荐一些科普读物让学生阅读;课内教授《望梅止渴》可推荐阅读《成语故事》;课内教授《三顾茅庐》后可推荐阅读《三国演义》;课内教授《景阳冈》后可推荐《水浒传》;还可以让学生课后系统地阅读中外名著,汲取文学素养,提高自我文化品位和自身修养,完善自我人格魅力;还可以引导学生熟读经典诗词,培养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民族自豪感,不知不觉受到潜移默化的文学熏陶。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阅读的形式不能够仅局限与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更多的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综合素质,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例如:创建读书角。动员学生捐书活动建立班级的读书角,增加班级读书量,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课外读物拿出来与同学传阅交流。再如: 定期举办小组竞赛。在小组之间挑选代表或轮流每周每组一人利用课前五分钟介绍自己本周的阅读内容,与他组人员比赛,记入小组,最后累计各组分数。每月一评,选出优胜组表扬。有利于无形间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课外小组合作阅读,既能解决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又能相互促进,你追我赶,形成生生互读,组内交流互动,学生思维在交流碰撞中闪现,读书快乐之花在交互中绽放。

三、综合素质提升

(一)提升学生阅读方法的运用

通过前述阅读方法的培养,教师更应该以课内讲授文学作品为基点,引导学生将阅读方法延伸至课外阅读,将课内与课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提高阅读能力。通过课内阅读教学,激发课外阅读兴趣。通过课外阅读,加深对课内阅读文的理解和评析。以课内阅读文为中心点,向课外阅读文不断地扩张与延伸。课内可精读,课外可略读。课内获得的阅读方法与能力,用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可用于课内阅读,有助于对课内文章的深入理解。这样,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互补充,共生共进。如《史记●刺客列传》节选中完整的记录了荆轲刺秦王,展现了荆轲视死如归、镇定自如的个人品质。然而,《史记》这个故事中还有曹沫、专诸、豫让和聂政四个人物。不通过课外阅读可能就学生就不会真正了解。 

(二)提升鉴赏品位

通过大量的阅读,逐渐培养积累语言要素、掌握语言运用的技巧和提升鉴赏文学作品的品位。除课内讲授外,学校可以利用课外活动开设欣赏阅读。对于一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可以理解感悟其中所蕴含的美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观,培养学生离开教室独立阅读、欣赏和评论的能力李。例如:苏轼堪称豪放派诗人的先驱,通过他的诗词,可以一览晚唐五代以来的绮丽柔糜之风。再如:苏轼的《六国论》与苏辙的《六国论》,学生可以虫中比较苏氏父子对同一历史问题的不同看法。

四、结语

通过前文所诉,我们不难发现加强语文课内外整合阅读无疑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品鉴能力有重大意义。借助于课内外阅读的衔接,可以将语文狭小的范围延伸到广阔的文学天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学素养不是一种纯粹的知识和能力,更是一种综合性的涵养。刘正国先生认为:“课内和课外,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只张开一翼,自然飞行无力,只有双翼并举,才能自由飞翔,才能如大鹏那样其“翼若垂天之云、传扶摇而上九万里”。

文档预览关闭